在线办公区
访问统计
- 总访问:
10228604
- 今日访问:
285
《智库观点》第9期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2日 点击数量:1784
中国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思考
万劲波* 封颖
随着在世界经济、科技、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广泛深入应用,互联网发展水平和产业国际竞争力已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1 国际互联网产业发展总体态势
(1)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先导产业
互联网产业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先导。互联网产业能否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关键取决于其核心技术突破、商业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配套。
(2)国际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互联网成为创新的源泉和动力,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大国都对信息通信技术(ICT)和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进行了新的战略部署,力图利用技术变革优势实现互联网产业革命,以赢得发展先机。
(3)跨国企业纵横捭阖的主战场
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主要由大型跨国企业掌控,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在探索突破性技术的过程中,应用创新与技术集成创新正成为主流发展模式。合作研发、垂直整合和并购成为企业巩固研发实力、增强提供系统服务能力的基本路径。
(4)网络信息主权争夺的新焦点
网络空间主权争夺焦点已经从维护信息基础设施安全转移到对数据资源主权和网络信息主导权的争夺。保障网络空间主权,不仅需要有大数据技术支持,还必须构建不依赖于他国的数据存储设施和信息防护体系,提升数据处理能力。
2 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基本形势
(1)战略地位快速提升
中国正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市场,将带动信息通信、商务、金融、文化教育、制造业及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产业和社会事业的创新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互联网跨国公司如果要开拓全球市场,都必须在中国积极开拓业务。
(2)政策措施密集出台
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关键是从政策、资金、技术、人力、项目、基地、能力建设和法律规范等方面系统组织落实,提高战略整体有效性,保障战略目标实现。
(3)市场秩序亟待规范
行业监管不足,违法成本过低,不正当竞争行为愈演愈烈,企业不得不重复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技术防御和法律诉讼,产品线不得不跨越多个层面,难以专注于优势领域的创新发展。
(4)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自主关键芯片和操作系统,中国在信息安全领域处于被动局面。即便是互联网领先企业,都或多或少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储备不足的特点。
3 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1)提升信息经济战略地位
建议政府进一步提升信息经济战略地位,对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集成、示范应用进行统筹布局,充分利用市场优势、用户创新和部分领域技术优势,加快形成新兴业态;将“智慧城市”打造成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密集应用的“社会生活实验室”。
(2)夯实创新基础能力建设
互联网产业竞争的基础是创新平台、人才和技术实力的竞争。新一代互联网产业体系整体处于初创阶段,主流技术和标准尚未成形,需要政策、规划和公共项目的引导扶持。
(3)构建有序发展市场环境
构建健康、有序发展的市场环境,创造更多公平竞争机会,使真正创新者脱颖而出。
(4)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以创造有效“互联网创新生态系统”和构建完善“互联网产业发展价值链”为目标,制定包含企业行动的互联网创新政策,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资。
(全文请见《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年第2期)
信息消费:拉动内需增长的重大领域
杨春立*
2012年,我国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仅为44.6%,不及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还有极大发展空间。在稳增长、调结构、保就业背景下,亟待寻求新的消费热点。
1 信息消费发展特征
与传统消费相比,信息消费是“软消费”和“硬消费”的有机融合,既有对知识、信息、软件、服务活动的消费,也有对硬件、终端等产品的消费,还将生产性消费与生活性消费紧密结合,具有明显的跨界效应、强大的带动效应、溢出效应和绿色效应,能够实现消费市场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的拓展。
我国信息消费市场创新活跃,信息产品和服务保持旺盛增长态势,电子商务增长强劲,消费带动效应明显。信息消费对国内需求的引燃效应正在日益强化,为我国扩大内需提供了难得机遇。我国信息消费规模不断扩大,信息服务和应用创新活跃,居民消费潜力迅速扩大,电子商务增势迅猛,产品智能化日益突出。
2 信息消费发展政策建议
(1)加快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制定实施细则、配套政策和行动措施。推进城镇光纤到户和行政村宽带普遍服务,改进公益机构与低收入群体宽带接入条件。在产业发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开展宽带应用创新示范。
(2)扶持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完善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数字内容交易市场,完善交易规则,规范市场行为,严厉打击盗版侵权。设立创新示范奖。加快文化出版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内容提供商和渠道平台运营商良性合作。
(3)加快“数字家庭”建设。研发普及新型家庭信息消费产品,推进数字家庭网络、内容、服务与终端协同发展。建设数字家庭综合信息平台,提供远程监护、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服务。打破人为分割,创新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
(4)健全网络信任体系。在电子商务、网络社交等领域,推行网络实名制。对网上银行、移动支付等安全要求较高的业务,推广电子认证应用。建立电子商务责任追溯机制和诚信监管体系,规范企业网上交易行为。开展网络信任治理。
(5)实施信息消费激励政策。清理制约信息消费的政策规范,统一资本、技术、安全准入标准,营造网络信息服务公平市场环境。降低或免除公共场所互联网接入费用,通过充分竞争促进运营商提高信息服务性价比。
(6)开展信息消费统计和监测。建立信息消费统计监测体系,明确分类标准,健全统计监测指标,定期开展统计分析和信息发布,形成常规化、制度化的信息消费统计工作机制,更好地服务信息消费战略及政策的制定实施。
(全文请见《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年第2期)
硅谷模式与中国互联网创新
互联网创新是近20年来影响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环节。只有消化好现有公开框架,同时维持健康的创新环境,才能保持互联网创新竞争力。最有竞争力的互联网创新模式——“硅谷模式”,反映出美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雄厚背景与实力。
1 硅谷摇篮
20世纪40年代起,硅谷开始成为美国电子产业的创新基地。斯坦福大学先后建立了产学结合的斯坦福研究所和工业园,后者成为硅谷的发源地。在80和90年代的计算机和互联网发展时代,斯坦福成为硅谷创新人才基地和创新孵化器,先后产生了思科、雅虎和谷歌三大互联网创新公司,成为世界一流学府。
2 风投推动
互联网创新同在此之前的晶体管、半导体以及计算机的创新一样,需要大量的早期资金投入。美国联邦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创新资金优惠政策是硅谷在孕育成型后能够得以成长的动力来源。斯坦福大学的人才集聚效应和硅谷风投资本源源不断的供应成为90年代硅谷高科技公司发展迅速的关键因素。
3 创新引擎
硅谷模式中已经发展成为大公司的技术领先者为了保持其竞争力,通过自我研发和收购创新企业相结合来保持自己的技术竞争力,这从客观上起到了不断鼓励和刺激硅谷创新的作用。从最早的惠普、英特尔、施乐帕洛阿托研究中心到后来的思科、雅虎、谷歌,大公司在硅谷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曾成为创新引擎。
4 环境与机遇
美国的互联网创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近20多年的萌芽和技术成熟阶段。美国政府和军方通过投入大量的研究资源,开发出了第一代互联网技术。并且在技术成熟后,积极推动民间资本来取代政府成为投资主体,从而进入互联网创新的第二个阶段。政府不再直接参与投资,但是仍然从税收政策上扶持互联网创新企业。正是这种从政府到民间整体上对技术创新的共识使得美国互联网发展整个过程显得游刃有余,不断保持其创新领先地位。
5 借鉴硅谷模式
(1)在创新引擎方面
在利用业已成型的高科技创新企业方面,中国的互联网创新目前已经具备初步的优势,领先企业如果能够加大研发和收购力度,真正起到硅谷模式中的创新引擎作用,将成为中国互联网创新的主要动力。
(2)在产学结合方面
有中国硅谷之称,毗邻北大和清华的中关村未为互联网创新形成像美国硅谷那样的开放创新体系。新近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大学或许可以考虑从成立之初就把产学研结合以及国家战略导向的研究作为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办学特色,让创新创业的企业家精神成为大学创新文化的基因。充分利用与中科院各研究所、中科院学部“三位一体”的办学优势,扩大与企业和政府的合作。
(3)在政策扶持方面
政府除需要研究如何从政策和资本上鼓励互联网创新外,还需要注意如何将互联网创新与金融资本市场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创新企业的上市,并购以及其他方式的融资铺平道路。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向产业链高端发展,而互联网创新将为这一目标同时提供解决方案和发展平台。
(全文请见《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