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正兰,姜茹琴,钟文南,何鉴星,孙传渭,刘棣良,赵国忠,李爱国,牛永章,王家典,王远,梁理民,王留明.棉属种间杂交育种体系的创立[J].中国科学院院刊,1999,(4):272-275.
棉属种间杂交育种体系的创立
棉属种间杂交育种体系的创立
作者
梁正兰
遗传研究所!北京100101
姜茹琴
中科院遗传所
钟文南
中科院遗传所
何鉴星
中科院遗传所
孙传渭
中科院遗传所
刘棣良
中科院遗传所
赵国忠
石家庄市农科院
李爱国
石家庄市农科院
牛永章
山西省农科院
王家典
河南省农科院
王远
陕西省棉花所
梁理民
陕西省棉花所
王留明
山东棉花中心
遗传研究所!北京100101
姜茹琴
中科院遗传所
钟文南
中科院遗传所
何鉴星
中科院遗传所
孙传渭
中科院遗传所
刘棣良
中科院遗传所
赵国忠
石家庄市农科院
李爱国
石家庄市农科院
牛永章
山西省农科院
王家典
河南省农科院
王远
陕西省棉花所
梁理民
陕西省棉花所
王留明
山东棉花中心
中文关键词
棉属种间杂交;育种体系
中文摘要
长期以来棉花育种的主要手段一直采用品种间杂交和系统选择方法,由于所有栽培品种都起源于少数共同原始类型,亲缘关系过近,遗传基础贫乏,致使育成品种的增产幅度小、退化快,经济性状也难以提高,特别是纤维强力不够、抗病虫及抗逆性差。为此,国内外育种界普遍认为从众多野生棉种中转育生产上急需的有益特性,将成为一条重要的育种途径。但是,由于技术上的种种困难,这一美好的愿望长期以来难以实现。我组坚持连续试验27年,总体设计分三步走:首先研究种间隔离机制并找到克服杂交不亲和性的有效方法;第二步找到种间杂交育种的特定规律,并获得多种组合的高代杂种;第三步创育出具有特优性状的新种质和新品种。上述三个相互依存的研究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