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创新人才成长路径及所需环境

Path and Required Environment for Growth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e New Era
作者
        代涛1(中国地质科学院 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北京 100037)
        宋洁2(北京大学 工学院工业工程与管理系 北京 100871)
        张博3(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东莞 523808)
        陈伟强4(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厦门 361021)
        陈凯华5(中国科学院大学 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49)
中文关键词
         科技;创新;自立自强;青年;人才;培养
中文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键靠人才,制度创新要聚焦大胆选拔和放手使用优秀青年人才,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文章聚焦新时代创新人才的责任与使命,从青年科研人员通过自我修炼力争成为新时代所需的创新人才的路径,以及所在单位为其打造更好的成长环境两个角度给出了建议。
DOI10.16418/j.issn.1000-3045.20230515002
作者简介
代涛 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刊》青年编委。长期从事能源资源战略、金属资源物质流和矿产资源大数据等相关研究。
E-mail:eagledai@126.com
宋洁 北京大学工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刊》青年编委。研究方向是随机优化建模和算法设计,及其应用于能源安全和国家战略储备等复杂系统的资源优化配置与运营决策。
E-mail:jie.song@pku.edu.cn
张博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金属玻璃材料设计合成、月壤玻璃结构性能、空间极端环境材料制备原理与技术等。
E-mail:zhangbo@sslab.org.cn
陈伟强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刊》青年编委。主要从事资源环境管理、产业生态系统工程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E-mail:wqchen@iue.ac.cn
陈凯华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中国科学院院刊》青年编委。主要研究领域为国家创新系统、创新发展政策、数字创新发展、科技人才管理与战略、创新计量学、技术预见等。
E-mail:chenkaihua@ucas.ac.cn
微信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