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曼谷创新合作中心

建设中国科学院曼谷创新合作中心 (以下简称“曼谷中心”) 是中国科学院顺应科技创新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响应“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落实“率先行动”计划、实施国际化推进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东盟地区,地缘禀赋特殊,历史上曾在古老的“海上陶瓷之路”占据重要位置。在东亚合作中,东盟发挥功能性中心或地区合作平台作用的外部条件已然形成,东盟地区国家的作用不容小觑。因此,东南亚理当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方向,其中,中国与东盟各国间的科技创新合作和深度一体化,是重点发展领域。选取东南亚政治、经济桥头堡泰国落子布局,建设辐射东盟各国的中国科学院曼谷创新合作中心,是中国科学院顺势而为的重要部署。曼谷中心是中国科学院第一个以促进国内外联动创新和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为目的的境外机构,其使命是促进院属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走出国门、深度融入东盟经济体,为建设中国-东盟创新共同体作出贡献。

姜标主任与曼谷中心同事合影
1 建设历程

2015年中国科学院开始论证中心建设的可行性,同时积极与泰国及东盟相关合作单位进行对接。经过前期长达一年缜密的论证、调研,2016年11月26日,中国科学院正式下发文件设立“中国科学院曼谷创新合作中心”。

中国科学院曼谷创新合作中心第一届理事会全体理事成员合影
姜标主任走访泰国医疗机构
中国科学院曼谷创新合作中心与Association of Pacific Rim Universities签署合作备忘录

2016年12月9日,中国科学院与泰国科技部续签谅解备忘录,明确曼谷中心为双方未来共同支持、着力打造的共赢平台。

2017年1月17日,中-泰联委会青岛会议上确立了中国科技部支持中心共建,并在联委会框架内为中心设立工作组机制,中心建设正式纳入中国科技部与泰国科技部合作框架。

2017年2月10日,曼谷中心第一届理事会在北京召开,任命姜标为中心主任,中心正式开始筹建。

2017年4月5日,曼谷中心代表中国科学院参加由泰国总理主持的“泰国创新‘东部经济走廊’建设全球战略备忘录”签约仪式,并于与泰国科技部所属“国家科技发展署”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

2 曼谷中心工作进展

曼谷中心围绕知识链、资本链、产业链,着力打造“三链链接”,实践创新各环节并行化、创新资源集成化和创新主体协同化联动创新战略。通过“三链”之间的联动,加速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直接面向对象国家和地区 (东盟作为战略核心源点,逐步辐射沿“带”、沿“路”国家和地区) 的国家重大需求和民生经济增长点,同时致力与企业、研究机构、高校、政府、金融、中介服务等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多元化创新集群和组织的战略联盟。

(1) 曼谷中心积极与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外交部等部门加强沟通,配合“一带一路”建设,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重点推动以研发为基础、具有重要示范意义的重大民生科技合作;与泰国及东南亚各国使领馆保持密切联系,积极配合国家外交,主动承担大使馆的科技合作外延工作;努力为院内外企业用户做好“接地气”的服务,促进重大技术转移转化项目在东盟国家落地;面向“一带一路”沿线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培养知华友华的创新创业人才。

(2) 曼谷中心正带动院属单位及国内高科技企业,与东南亚新兴经济体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广泛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泰国科技部 (MOST)、泰国数字经济和社会部 (MDES)、科技发展署 (NSTDA)、科技研究院 (TISTR)、泰国国家研究基金会 (TRF)、曼谷医疗服务集团 (BDMS)、朱拉蓬公主癌症研究中心、APEC科技创新政策伙伴关系机制、东盟科技合作委员会 (ASEAN COST)、新加坡教育部、新加坡科研署 (A*STAR)、新加坡国家基金会 (NRF)、新加坡通商中国、印尼科学研究院 (LIPI)、柬埔寨国家战略研究院、柬埔寨科技部、正大集团管理学院、中国-东盟研究中心、马来西亚科学院、越南科技部等机构,目的是打通国内外双向联动创新的管道,构建一个“政产学研”联动的国际合作创新网络,促进各方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推动建设中国-东盟“创新共同体”。

中国科学院曼谷创新合作中心与国际合作局领导合影
中国科学院曼谷创新合作中心与泰国现政府内阁成员Dr Atchaka女士合影

(3) 曼谷中心正在推进面向东南亚技术转移转化工作,包括:与泰国合作建立智能老年照护系统,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建设生物质转化为可降解生物复合材料工厂,与香港、东南亚等地合作建设中药药效量化技术平台,与澳门推动中国科学院技术人才落地横琴中医药产业园,与缅甸合作利用多能互补的分布式能源系统,与柬埔寨和越南合作文物保护修护示范工程等。

3 建设目标

充分利用中心技术转移机构的示范效应和市场化运作功能,曼谷中心必将成为集聚东盟创新资源,拥有丰富创新项目,能够不断自我突破,营造创新服务环境的国际科技创新、人文交流平台,持续向东盟在内的“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辐射科技创新影响力,成为中国科学院在东南亚以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支点。

中心负责人专访

姜标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曼谷创新合作中心是中国科学院面向“一带一路”和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重大部署,是第一个以促进国内外联动创新和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为目的的境外机构。中心将推进促进中国科学院院属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走出国门,深度融入东盟经济体,推动国内科技界和产业界优势和适宜科技成果在东南亚的应用示范和转移转化,促进中国科学院与东南亚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加强高端科技人才的培养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科技政策建议与支撑,为建设中国-东盟创新共同体作出贡献。

曼谷中心将配合“一带一路”建设,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重点推动以研发为基础、具有重要示范意义的重大民生科技合作;与泰国及东南亚各国使领馆保持密切联系,积极配合国家外交,主动承担大使馆的科技合作外延工作;全心全意为院内外企业用户做好“接地气”的服务,促进重大技术转移转化项目在东盟国家落地;面向“一带一路”沿线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培养知华友华的创新创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