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征环境重大工程风沙危害形成机理、防治技术及其应用
推荐单位: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院
完成单位: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院
成果简介该成果主要涉及我国东南沿海、内陆极端干旱区和青藏高原3个特殊风沙环境对海岸重要国防设施、珍贵文化与自然遗产、铁路运输安全和少数民族城镇发展的风沙危害及其防治技术与应用。相关工作将特征环境风沙动力学的理论研究成果、风沙运动空间结构的规律、风沙工程学的技术与防沙治沙新型材料的研制紧密结合,在热带沙质海滩、高寒荒漠、极端干旱戈壁地区的风沙危害防治方面做出了富有成效的成果;构建了多个具有区域特色的重大工程风沙危害综合防护体系,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保障了海岸重要国防设施、青藏铁路、敦煌莫高窟珍贵文化遗产、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免受风沙灾害,为其他地区风沙危害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应用范例
![]() | ![]()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证书 | 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证书 |
![]() | ![]() |
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证书 | 全军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证书 |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该成果解决了东南沿海多个国防阵地设施面临的严重风沙灾害,保证了阵地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阻止了风沙对青藏铁路的危害,保障了铁路安全运营;保护了敦煌莫高窟和鸣沙山月牙泉免受风沙掩埋,促成了敦煌—格尔木铁路改线与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县城搬迁。研发的新材料、新技术被二十多家企业转化并新建投产一家,产品应用到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原北京军区怀来基地、兰新高铁和青海光伏电场等18处重要国防、交通和能源设施的保护工作。
团队成员![]() | 屈建军 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院 主要贡献:对我国高寒、干旱和海岸重大工程及文化自然遗产的风沙灾害防治开展了系统的工作,研发了系列新技术和新材料 | ![]() | 杨根生 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院 主要贡献:从事风沙灾害与防治工作50多年,制定了鸣沙山月牙泉流场防治方案,提出了敦格铁路改线建议和防沙策略 |
![]() | 俎瑞平 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院 主要贡献:开展了热带湿润海岸沙区风沙运动的观测、调查、试验,以及青藏高原风沙堆积与多年冻土环境关系的研究 | ![]() | 张克存 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院 主要贡献:设计了热带湿润海岸防沙新材料新工艺室内风洞实验,研究了青藏铁路沙害形成机理和鸣沙山月牙泉风沙环境 |
![]() | 韩庆杰 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院 主要贡献:建立了新的湿润条件下和高寒低密度条件下风沙运动模型,揭示了热带湿润海滩和高寒风沙流运动规律 | ![]() | 柳本立 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院 主要贡献:参与完成了敦煌莫高窟风沙危害防护工程实验设计,提出了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流场变化规律和恢复方法 |
![]() | 牛清河 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院 主要贡献:获得了鸣沙山月牙泉大气环流特征并指出鸣沙山和月牙泉长期共存的原因,参与了青藏铁路风沙危害机理研究 | ![]() | 凌裕泉 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院 主要贡献: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崖顶风沙问题研究与工程防沙试验,构建了“A”字型尼龙网栅栏体系,有效地保护了石窟和壁画 |
![]() | 谢胜波 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院 主要贡献:发现了风蚀和风积对冻土水热过程的互馈机制,科学解释了沙层影响下伏冻土热状况的机理 | ![]() | 肖建华 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院 主要贡献:研发了多种适用于高寒地区河流性沙害防治的试验和应用专利,完成了铁路路基断面流场的野外实测实验 |
![]() |
成果应用推广分布示意图 |
![]() |
成果在东南沿海沙地的实施效果(左:实施前;右:实施后) |